原代细胞培养的具体操作步骤:
1.组织处理:将动物组织从机体中取出,剪碎后用胰蛋白酶等消化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2.细胞计数:使用血细胞计数器或其他方法对细胞进行计数,确保细胞密度适中。
3.接种培养:将细胞悬液接种到培养瓶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置于37℃、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4.换液和传代:定期更换培养液,当细胞达到一定密度时进行传代培养,以维持细胞的生长状态。
产品货号
P-X2149
产品规格
5×105
组织来源
皮肤组织
生长特性
贴壁
细胞形态
铺路石状细胞 不规则细胞
产品类别
兔原代细胞
传代特性
见说明
用途
仅供科研
角质形成细胞在基底层有一亚群,即表皮干细胞,它通过对称或不对称分裂产生短暂扩增细胞,短暂扩增细胞经过几代扩增后便成为终末分化的表皮角质细胞。表皮是一个可以持续自我更新的组织,因此表皮干细胞具有足够的增殖潜力,表皮干细胞不仅在体内平衡和创伤修复中其关键作用,而且是肿瘤发生和基因的主要靶标。
细胞特性:
1)组织来源于实验动物的正常皮肤组织。
2)细胞鉴定:p63与细胞角蛋白-14(CK-14)荧光染色为阳性。
3)经鉴定细胞纯度高于90%。
4)不含有 HIV-1、 HBV、HCV、支原体、、酵母和。
5)细胞生长方式:铺路石状细胞,不规则细胞,贴壁培养。
推荐培养基:我们推荐使用 DELF 原代 角质形成 细 胞培养体系 作为体外培养的培养基。
相关产品:
人腮腺肿瘤细胞 Primary human parotid gland tumor cells |
人膀胱移行细胞瘤细胞;RT4 |
兔角膜基质细胞 Rabbit corneal stromal cells |
人结直肠腺癌细胞;SW480 [SW 480;SW-480] |
|
疱疹病毒单抗7 |
小鼠肌源性干细胞 |
杂交瘤细胞CD25 |
IBRS-2 [IB-RS-2] (猪肾细胞) |
人腮腺肿瘤细胞 Primary human parotid gland tumor cells |
人喉癌细胞;LCC |
Cas9稳定表达的人结直肠腺癌细胞;HCT116-Cas9-565 |
原代培养与传代培养的区别:
1. 细胞来源
原代培养:原代培养是指从生物体组织中直接分离出的细胞进行的培养。这些细胞通常来自活检样本或手术摘除的组织。原代培养的细胞尚未经过任何实验室的人工选择或适应。组织传代培养:传代培养指的是经过初次分离培养后的细胞,在体外环境中经过多次分裂和增殖后的细胞。这些细胞已经适应了人工培养条件,并可以通过传代方式多次增殖。
2. 培养过程
原代培养:原代培养的过程通常包括组织的解离、细胞的分离、种植和培养等步骤。原代细胞培养的目的是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以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或建立稳定的细胞系。
传代培养:传代培养的过程涉及到将已经适应体外培养条件的细胞从培养容器中分离出来,然后重新种植到新的培养容器中进行进一步培养。传代培养通常需要在细胞达到一定密度或出现接触抑制时进行。
3. 细胞特性
原代培养:原代细胞通常具有更接近自然状态下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基因表达、酶活性、信号传导等。这些特性使得原代细胞成为研究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细胞行为的重要工具。
传代培养:传代细胞由于长期在体外环境中生长,可能会发生一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包括基因表达的变化、细胞形态的变异、生长速率的增加等。因此,传代细胞可能需要进行鉴定和验证,以确保其仍具有所需的生物学特性。
4.培养结果
原代培养:所获得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上与体内原组织相似性大,更接近于生物体内的生活状态。这种培养方法常用于研究细胞在生理状态下的生长、代谢和繁殖。
传代培养:由于细胞已适应体外环境并且增殖速度快,传代培养一般适用于获得大量同种细胞以满足实验需求,如构建组织工程产品、筛选和毒性测试等。5. 应用领域
原代培养:原代细胞通常用于筛选、毒理学测试、模型研究等领域。由于其保留了生物体的自然特性,因此被认为是更接近体内条件的模型系统。
传代培养:传代细胞被广泛用于各种生物学研究,包括基因表达调控、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等。传代细胞系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使得它们成为研究细胞生物学机制的理想模型。
6. 注意事项
原代培养:需要严格控制无菌条件,避免细胞污染;注意细胞的存活率和纯度,避免其他类型细胞的混杂;以及考虑细胞在体外环境下可能发生的表型和基因型改变。
传代培养:需要关注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形态变化,定期检查细胞是否存在污染或变异;注意传代次数,因为过多的传代可能导致细胞老化或转化。
公司正在出售的产品:
TRAFD1 |
罗丹明标记兔IgG(型对照) |
MRPL52 |
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4相关蛋白4抗体 |
线粒体核糖体蛋白L52抗体 |
Kv1.1 |
神经元突触膜胞外分泌调节蛋白3抗体 Anti-RIMS3 |
钾通道蛋白1抗体 |
TRAFD1蛋白抗体 |
鸟苷酸释放因子p532蛋白抗体 |
内脂素/内脏脂肪素抗体(N端) Anti-PBEF(NT) |
Rabbit IgG / RBITC |
磷酸化2型神经纤维瘤抗体 Anti-Phospho-NF2(Ser518) |
P物质受体抗体 Anti-Substance P Receptor/NK1R |
唐氏综合症细胞粘附分子2抗体 |
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8样蛋白2/TNFα-IP 8L2抗体 Anti-TNFAIP8L2/TIPE2 |
转录延伸因子B2抗体 Anti-Elongin B/TCEB2 |
原钙粘蛋白16抗体 Anti-PCDHB16 |
DSCAML1 |
嗅球蛋白3抗体 Anti-OLFM3/Optimedin |
MFSD10蛋白抗体 |
受体活性修饰蛋白3抗体 Anti-RAMP3 |
信号通路WNT8A抗体 Anti-Wnt8A |
Cas9稳定表达的人内膜腺癌细胞;HEC-1-B-Cas9-588 |
脑特异性蛋白BPX抗体 Anti-NAP1L2 |
MFSD10 |
BVDV E2 |
FOXP3检测试剂盒 |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E2蛋白抗体 |
Tafazzin蛋白抗体 Anti-Tafazzin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酸不稳定亚基ALS抗体 |
兔表皮干细胞IGFALS |
TRAFD1 |
罗丹明标记兔IgG(型对照) |
MRPL52 |
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4相关蛋白4抗体 |
线粒体核糖体蛋白L52抗体 |
Kv1.1 |
神经元突触膜胞外分泌调节蛋白3抗体 Anti-RIMS3 |
钾通道蛋白1抗体 |
TRAFD1蛋白抗体 |
鸟苷酸释放因子p532蛋白抗体 |
内脂素/内脏脂肪素抗体(N端) Anti-PBEF(NT) |
Rabbit IgG / RBITC |
磷酸化2型神经纤维瘤抗体 Anti-Phospho-NF2(Ser518) |
P物质受体抗体 Anti-Substance P Receptor/NK1R |
唐氏综合症细胞粘附分子2抗体 |
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8样蛋白2/TNFα-IP 8L2抗体 Anti-TNFAIP8L2/TIPE2 |
转录延伸因子B2抗体 Anti-Elongin B/TCEB2 |
原钙粘蛋白16抗体 Anti-PCDHB16 |
DSCAML1 |
嗅球蛋白3抗体 Anti-OLFM3/Optimedin |
MFSD10蛋白抗体 |
受体活性修饰蛋白3抗体 Anti-RAMP3 |
信号通路WNT8A抗体 Anti-Wnt8A |
Cas9稳定表达的人内膜腺癌细胞;HEC-1-B-Cas9-588 |
脑特异性蛋白BPX抗体 Anti-NAP1L2 |
MFSD10 |
BVDV E2 |
FOXP3检测试剂盒 |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E2蛋白抗体 |
Tafazzin蛋白抗体 Anti-Tafazzin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酸不稳定亚基ALS抗体 |
兔表皮干细胞IGFALS |
原代细胞培养的注意事项:
一、在进行原代细胞培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二、无菌操作:整个过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止污染。
三、细胞融合和传代:跟踪细胞的融合状态,适时进行传代,避免细胞分化。
四、冷冻保存和复苏: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细胞,可以进行冷冻保存,并注意复苏时的操作细节。
五、培养基的选择和更换:根据细胞类型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定期更换以保证营养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