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代细胞培养的具体操作步骤:
1.组织处理:将动物组织从机体中取出,剪碎后用胰蛋白酶等消化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2.细胞计数:使用血细胞计数器或其他方法对细胞进行计数,确保细胞密度适中。
3.接种培养:将细胞悬液接种到培养瓶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置于37℃、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4.换液和传代:定期更换培养液,当细胞达到一定密度时进行传代培养,以维持细胞的生长状态。
产品货号
P-X2242
产品规格
5×105
组织来源
视网膜
生长特性
贴壁
细胞形态
神经元细胞样
产品类别
兔原代细胞
传代特性
属于终末分化细胞;属于不增殖细胞群
用途
仅供科研
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离自视网膜组织;视网膜居于眼球壁的内层,是一层透明的薄膜。视网膜由色素上皮层和视网膜感觉层组成,两层间在病理情况下可分开,称为视网膜脱离。色素上皮层与脉络膜紧密相连,由色素上皮细胞组成,它们具有支持和营养光感受器细胞、遮光、散热以及和修复等作用。组织学上视网膜分为10层,由外向内分别为: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外界膜、外颗粒层、外丛状层、内颗粒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视网膜内层为衬于血管膜内面的一层薄膜,有感光作用;后部鼻侧有一视神经。视网膜上的感觉层是由三个神经元组成。神经元是视细胞层,专司感光,它包括锥细胞和杆细胞。视杆细胞主要在离中心凹较远的视网膜上,而视锥细胞则在中心凹处多。层叫双节细胞,约有10到数百个视细胞通过双节细胞与一个神经节细胞相联系,负责联络作用。第三层叫节细胞层,专管传导。视网膜是一层菲薄的但又非常复杂的结构,它贴于眼球的后壁部,传递来自视网膜感受器冲动的神经纤维跨越视网膜表面,经由视神经到达出口。视网膜的分辨力是不均匀的,在黄斑区,其分辨能力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贴壁后呈单层排列,部分细胞聚集成团,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且相对透明,有些细胞膜上伸出短而小的突起;该细胞为高度分化细胞,在体外属于不增殖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是青光眼病理性损害的主要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死亡可导致视功能不可逆损伤,研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害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利于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
方法简介:
实验室分离的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联合消化法,结合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培养基培养和化学试剂抑制法筛选制备而来,细胞总量约为5×10⁵cells/瓶。
质量检测:实验室分离的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经CD90荧光鉴定,纯度可达90%以上,且不含有HIV-1、HBV、HCV、支原体、、酵母和等。
培养信息:包被条件:PLL(0.1mg/ml)
培养基:基础培养基,含FBS、B-27 Supplement、Penicillin、Streptomycin等
换液频率:每2-3天换液一次
生长特性:贴壁
细胞形态:神经元细胞样
传代特性:属于终末分化细胞;属于不增殖细胞群
消化液:0.25%胰蛋白酶
培养条件:气相:空气,95%;CO2,5%
相关产品:
兔小肠成纤维细胞 Rabbit intestinal fibroblasts |
杂交瘤细胞;G2C51A2 |
小鼠膈肌细胞 Mouse primary diaphragm cells |
杂交瘤细胞;ETMcAb4F11 |
NCI-H358 (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 (STR鉴定正确) |
人胎盘绒膜癌细胞 |
人膀胱成纤维细胞 |
615小鼠滑膜肉瘤瘤株 |
SCC-25 [SCC 25; SCC25] (人舌磷癌细胞) |
兔小肠成纤维细胞 Rabbit intestinal fibroblasts |
小鼠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PUMC-mips-C4 |
抗补体备解素小鼠杂交瘤细胞;2D5 |
原代培养与传代培养的区别:
1. 细胞来源
原代培养:原代培养是指从生物体组织中直接分离出的细胞进行的培养。这些细胞通常来自活检样本或手术摘除的组织。原代培养的细胞尚未经过任何实验室的人工选择或适应。组织传代培养:传代培养指的是经过初次分离培养后的细胞,在体外环境中经过多次分裂和增殖后的细胞。这些细胞已经适应了人工培养条件,并可以通过传代方式多次增殖。
2. 培养过程
原代培养:原代培养的过程通常包括组织的解离、细胞的分离、种植和培养等步骤。原代细胞培养的目的是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以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或建立稳定的细胞系。
传代培养:传代培养的过程涉及到将已经适应体外培养条件的细胞从培养容器中分离出来,然后重新种植到新的培养容器中进行进一步培养。传代培养通常需要在细胞达到一定密度或出现接触抑制时进行。
3. 细胞特性
原代培养:原代细胞通常具有更接近自然状态下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基因表达、酶活性、信号传导等。这些特性使得原代细胞成为研究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细胞行为的重要工具。
传代培养:传代细胞由于长期在体外环境中生长,可能会发生一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包括基因表达的变化、细胞形态的变异、生长速率的增加等。因此,传代细胞可能需要进行鉴定和验证,以确保其仍具有所需的生物学特性。
4.培养结果
原代培养:所获得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上与体内原组织相似性大,更接近于生物体内的生活状态。这种培养方法常用于研究细胞在生理状态下的生长、代谢和繁殖。
传代培养:由于细胞已适应体外环境并且增殖速度快,传代培养一般适用于获得大量同种细胞以满足实验需求,如构建组织工程产品、筛选和毒性测试等。5. 应用领域
原代培养:原代细胞通常用于筛选、毒理学测试、模型研究等领域。由于其保留了生物体的自然特性,因此被认为是更接近体内条件的模型系统。
传代培养:传代细胞被广泛用于各种生物学研究,包括基因表达调控、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等。传代细胞系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使得它们成为研究细胞生物学机制的理想模型。
6. 注意事项
原代培养:需要严格控制无菌条件,避免细胞污染;注意细胞的存活率和纯度,避免其他类型细胞的混杂;以及考虑细胞在体外环境下可能发生的表型和基因型改变。
传代培养:需要关注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形态变化,定期检查细胞是否存在污染或变异;注意传代次数,因为过多的传代可能导致细胞老化或转化。
公司正在出售的产品:
试剂
GPR125 |
拟南芥ACA11抗体 |
MIP-3β ELISA kit |
ASIC3 |
大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β(MIP-3β/ELC/CCL19)elisa分析检测试剂盒 |
酸敏感离子通道蛋白3抗体 |
三叶肽因子2抗体 Anti-TFF2 |
HRPT2 |
G蛋白偶联受体GPR125蛋白抗体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蛋白2/细胞分裂周期73抗体 |
Bovine IgM / Cy3 |
ACA11 |
Cy3标记牛IgM |
小鼠D-乳酸脱氢酶(D-LDH)elisa分析检测试剂盒 |
DNA聚合酶δ相互作用蛋白3抗体 Anti-SKAR |
HIPK3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抗体 Anti-PLAU/UPA/Urokinase |
Fas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抗体 |
亲环素相关蛋白1抗体 Anti-PPIL1 |
D-LDHELISAKit |
甲基化样蛋白21B抗体 |
相关蛋白2抗体(转录因子YY1结合蛋白1抗体) Anti-YY1AP1/HCCA2 |
SPPL2C |
细胞抗原6H抗体 |
膜内蛋白酶5抗体 |
METTL21B |
RNA结合蛋白15抗体 Anti-RBM15/SPEN |
LY6H |
锌指转录因子Slug+SNAIL抗体 Anti-SNAIL + SLUG |
核孔复合体蛋白抗体 Anti-NUP107/Nuclear Pore Complex Proteins |
细胞色素P450 26B抗体 |
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Cytochrome P450 26B |
原代细胞培养的注意事项:
一、在进行原代细胞培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二、无菌操作:整个过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止污染。
三、细胞融合和传代:跟踪细胞的融合状态,适时进行传代,避免细胞分化。
四、冷冻保存和复苏: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细胞,可以进行冷冻保存,并注意复苏时的操作细节。
五、培养基的选择和更换:根据细胞类型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定期更换以保证营养充足。